南齐建武十二年,四月二十五。
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如同狂风升腾,从北到南席卷淮州全境。
北燕东阳路大军进逼淮州,两万兵马驻扎在盘龙关北面三十余里处,主力五万余人则遥望淮州来安防线,战事一触即发,局势瞬间紧绷。
淮州都督府、刺史府以及织经司几乎同时向京城发出紧急奏报。
淮州维持将近六年的承平岁月被悍然打破,虽然还不至于引起大范围的恐慌,但是在消息传开之后,境内六府的物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。
淮州刺史府的应对非常及时,不仅将早就准备好的安民告示在各地张贴,同时狠下辣手拿几个挑头的商家杀鸡儆猴。
十余颗人头落地,数日之内物价便暂时恢复平稳。
一些人躁动不安的心犹如被泼了一盆冰水,他们仿佛这时候才想起来,那位坐镇泰兴府的刺史姚仲绝非迂腐可欺的道学先生。
淮州七军的反应同样迅速,广陵军镇守双峰山系各条古道,防止北燕军队从西面沫阳路发起突袭。
飞云军开拔进驻宝应府五河县,既可随时支援西北方向的盘龙军,又可北上援护来安防线的侧翼。
泰兴军依旧驻防原地,负责协助刺史府维护内部稳定,同时作为后备军临机待命。
坪山军、来安军和镇北军构成来安防线,利用边境上数量众多的寨、堡、城组成层次分明的防御体系,再加上境内密布的水网河道,足以令景朝铁骑无法发挥高机动性的优势,只能依靠步卒强攻步步推进。
来安防线庇护淮州北部边境,与西北角上的盘龙关筑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,在建武七年以前便让伪燕和景朝军队吃尽了苦头。
这一次他们卷土重来,挡在面前的仍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,因为这六年来淮州七军在大都督萧望之的统御下,依旧保持着强悍的战力。
位于来安城内的淮州都督府,与往日相比更加忙碌,几乎每个人都是走路带风。但是从他们脸上看不到丝毫惊慌,唯有沉稳肃然之色。
节堂内,幕僚和襄赞们皆已屏退,萧望之负手站在沙盘边,虎目中精光熠熠。
沙盘对面站着一人,正是织经司淮州检校苏步青,他微微垂首,恭敬地说道:“禀大都督,织经司已于三天前展开行动,对淮州境内疑似伪燕和景朝的细作进行抓捕。这一次我们秉承宁可抓错也绝不放过的原则,避免战事爆发后这些人在后方浑水摸鱼。”
萧望之抬头看了他一眼,颔首道:“苏检校辛苦了。”
他很清楚若非战事临近,织经司不会这么着急动手,因为那些疑似细作的人本就处于监控之中。先前不抓他们,是因为这些人大多属于低级细作,并不具备太高的价值,放长线钓大鱼挖出他们的上级才是正理。
但眼下局势截然不同,一旦两边在边境交战,那些细作在后方可以造成的破坏力将会成倍放大,而且斩断这些枝蔓能震慑隐藏更深的细作,同时让他们无法串连成线。
苏步青谦逊地道:“这是下官分内的职责。”
他对萧望之如此恭敬,并不仅仅因为对方乃是从二品的一方将帅,更重要的是他非常赞同萧望之对时局的判断——大齐若不能进取北伐,仅靠衡江天堑绝对守不住半壁江山,偏安一隅只会是苟延残喘。
萧望之凝望着沙盘上的来安防线,淡淡道:“织经司接下来的重心要放在各大府城,尤其要注意对姚刺史的保护。北边张君嗣擅长硬仗,但我军防线比他的骨头更硬,景朝骑兵在这里亦难发挥作用。大抵而言,察事厅的王师道更值得警惕,他肯定已经提前在淮州境内做好了发难的谋划。”
按理来说织经司属于独立的特权衙门,虽有配合军方行动的职责,但并不接受都督府的直接管辖。
苏步青面上并无异色,坦然应道:“请大都督放心,下官在赶来之前已经传令内卫,命他们负责保护各地官员,泰兴府更是重中之重。另有一件事,提举大人命下官转告大都督。”
萧望之道:“且说来。”
苏步青看了一眼沙盘上的标识,徐徐道:“提举大人让下官启用潜伏在伪燕东阳路的细作,让他们尽可能查明景朝精锐军队的行踪。”
萧望之沉吟道:“这般说来,秦提举怀疑伪燕东阳路并非此番攻势的重心?”
北燕与淮州接壤的疆域,一者是北面的东阳路,另一者是西边的沫阳路。
如果东阳路大军里没有景朝锐卒,说明他们在这一仗里很可能只是幌子,毕竟光靠伪燕军队想要攻破来安防线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苏步青敬佩地道:“提举大人确有此意。”
他将总衙那边整理出来的线索简略复述一遍,重点是沫阳路那边的异常。
“佯攻淮州,实取靖州?”萧望之转头看向西面墙上悬挂的沿江地形图,平静地说道。
元嘉之变后,南齐能够让景朝铁骑无功而返,并且在随后长达六年的战争中维持均势,最大的仰仗便是江北的淮州,以及衡江中游的靖州。
这两处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犹如两个坚硬的拳头,控扼衡江中下游水道,让这条宽阔大江变成真正的天堑。
相对而言,靖州对于南齐更加重要,因为靖州一部位于江北,南北相连把控衡江两岸,导致伪燕费心打造的水师战船无法顺江而下,自然就无法威胁到下游区域。
苏步青思忖过后说道:“如果伪燕东阳路只是虚张声势,景朝将精锐调动至沫阳路,那么的确有可能主攻我朝靖州。如今局势紧绷,南北往来断绝,下官的人要传递消息非常困难,但是还请大都督放心,下官会尽快办妥此事。”
萧望之赞许地道:“那就拜托苏检校了。”
苏步青听出他的逐客之意,也知道这位大都督军务繁忙,不过他还是站在原地,轻咳一声道:“禀大都督,下官有一事自作主张,还请大都督恕罪。”
萧望之目光微凝:“何事?”
苏步青道:“下官在广陵府发现一个好苗子,名叫陆沉,乃是富商陆通的独子。先前陆家被伪燕细作陷害,陆沉聪慧沉稳,协助织经司破获对方的阴谋。因为此功,提举大人亲命他为织经司干办,又准许下官培养他,将来让他在伪燕境内刺探情报。”
萧望之沉默不语。
苏步青不知他内心想法,斟酌着说道:“陆沉似有从军之意,下官便告诉他,军中和织经司本可互转。他若能在北地立下大功,将来也可转入边军,而且不必从小卒做起。”
他并未诓骗陆沉,无论是从边军转入织经司亦或反之,过往都有先例。
当然,他应该提前请示萧望之,只是这一次时间太紧,他从永嘉返回淮州便接到一连串的急令,只能在广陵停留半日。
这件事又不能假借他人之口,所以苏步青便只好省去一步。
萧望之沉默片刻,缓缓道:“他若不愿,不可强逼。”
苏步青应了下来,旋即心中猛然一震。
萧望之明面上给足织经司面子,没有追究他的自作主张,实则给陆沉又加了一道极其强大的护身符。
苏步青忽然想起,当初陆沉派李承恩来都督府报信,居然顺利得到萧望之的召见。
要知道这位大都督历来不喜逢迎幸进之辈,李承恩一介商号护院,凭什么能走进这座都督府?
莫非萧望之早就认识陆沉?
不对……苏步青脑海中浮现那位中年商人谦卑的笑容,萧望之多半是因为陆通的关系才关照陆沉!
萧望之开口问道:“苏检校还有事?”
苏步青压下心中的震惊,躬身行礼道:“下官告退。”
待其退下之后,司马黄显峰迈步而入。
萧望之问道:“萧闳可有回信传来?”
黄显峰应道:“回大都督,少将军已于五天前抵达广陵,如今正巡查广陵军各部武备,暂无消息传回。”
萧望之微微颔首,他望着墙上悬挂的沿江地形图,目光落在某一片区域,最后又转而看着沙盘上的北境来安防线,喃喃自语道:“佯攻淮州实取靖州?庆聿恭怎会愚蠢到这种地步呢?”
他摇了摇头,目光愈发沉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