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王烛的请求
杨守中在工作台前坐下,同时示意王烛坐下:
“说说看,这棵青铜树,你是怎么想的?”
王烛略作沉思,缓缓开口:
“它的制作工艺与已知的青铜器完全不同。主干是整体浇铸,但枝条却是焊接上去的。这种焊接技术在七千年前不应该存在。”
杨守中点点头:
“这也是我们一直困惑的地方。你有什么想法?”
“《山海经》中有一段记载,”王烛略微想了想,说道:
“提到过‘金树’的说法,描述与这棵青铜树很相似。而且,在最近发表的几篇考古论文中,西部高原地区也发现了类似的痕迹。”
江雨涵手上收拾仪器的动作不知不觉停了下来,转身认真地听着。
“你是说,这种青铜器的起源可能在西部?”杨守中若有所思。
“只是猜测,”王烛语气平缓:
“去年《考古学报》第三期第78页,王明德教授的论文中提到,他们在青西高原的一处遗址,地下六米处发现了一些金属残片,经过分析,成分与这棵青铜树极其相似。”
杨守中想了想,道:
“这样的发现太少了,不足以支撑你的推测。”
“还有更多证据,”王烛继续说道:
“《西域传》卷七十八中记载,昆仑山脉深处曾有一座金殿,四周环绕着光树。而在天山北麓的考古发掘中,第三区域B4号探方的第四层,也发现了类似的青铜器残片。”
每一个细节,每一个数据,都清晰地从他口中说出。
仿佛那些厚重的考古报告和古籍就摆在眼前。
“这些发现点连起来,”王烛用手在空中虚画:
“会形成一条从西向东的路线。而且,年代越往西越早。最西端的遗址年代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。”
江雨涵完全放下了手中的工作,不由自主地走近了几步,她还从未听说过这样的观点,但王烛的分析却让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。
“小烛,”杨守中突然问道:
“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向?”
“是因为铜的成分,”王烛目光平静:
“青铜树使用的铜矿,与中原地区常见的矿藏完全不同。主要元素的比例更接近于昆仑山脉的矿床特征,特别是锡含量偏低,而铅的含量却异常稳定,保持在3.2%左右。”
“这个你也知道?”杨守中有些惊讶。
王烛笑了一下:
“前年《地质学报》第四期有篇关于古代矿藏分布的研究,作者是华科院的李江教授团队,他们对全国各地的古代铜矿做了系统分析。其中专门提到了昆仑山脉独特的矿床构造……”
江雨涵听得入迷,不知不觉已经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。
“小烛,我总觉得你不是单纯在谈论一件文物。”杨守中目光灼灼地盯着王烛,他早就习惯了这个年轻人出人意料的见解。
王烛声音平稳,手指轻轻在桌面上点了点:
“青铜树只是一个切入点。真正值得关注的,是它背后代表的文明形态。”
杨守中身体微微前倾:
“说说看。”
王烛安静地坐在那里,思考合适的话语:
“您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这棵青铜树的枝杈是焊接上去的,而不是整体浇铸?”
以古代的冶金工艺,整体浇铸要比焊接简单得多,选择更复杂的焊接工艺,必然有其特殊的原因。
“按照常理,整体浇铸更容易些。”江雨涵轻声说道。
王烛点点头:
“除非这些枝杈不仅仅是装饰,而是要实现某种特殊的功能。”
“你认为这些枝杈是可以更换的?”杨守中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。
王烛的目光落在工作台上的一份检测报告上:
“不止如此。枝杈的排列遵循某种特定的数学规律。从正上方俯视,会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极其精密的几何图案。这种图案,在现代物理学中有个专门的名词——能量场分布图。”
实验室里一时安静下来。
杨守中和江雨涵都明白了王烛的暗示,如果他说的是真的,那就意味着七千年前的古人,就已经掌握了某种高度发达的能量应用体系。
杨守中揉了揉眉心,语气谨慎:
“你认为在已知的文明之前,可能存在过一个掌握了高度科技的文明?”
“只是一种假设。”王烛拿起桌上的一支铅笔,随手转动着:
“但从很多迹象来看,假设并非空穴来风。比如,为什么这棵青铜树能在地下埋藏七千年而几乎没有任何锈蚀?就算是现代最先进的防锈技术,也很难做到这一点。”
江雨涵正在记录的笔尖突然顿住:
“所以你之前说的那条从西向东的传播路线……”
“对。”王烛放下铅笔:
“那可能不仅仅是工艺的传播,而是一个古老文明的迁徙路线。他们带着自己的技术,从西部逐渐向东迁移。只是在这个过程中,最核心的技术逐渐失传了,留下的只有一些无法复制的器物。”
杨守中下意识地摩挲下巴,这是他思考时的标志性动作:
“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,为什么会消失得如此彻底?连一点明确的记载都没有留下?”
王烛看着窗外的阳光,语气依然平静:
“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某种超越时代的力量,最终才会消失。就像现代人类,在掌握了核能之后,也面临着毁灭的风险。”
实验室再次陷入沉默。
杨守中摇了摇头,放下搭在桌沿的手:
“这种推测太空乏了。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撑,终究只是空想。”
王烛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,只是轻轻点了点头:
“杨教授说得对,光靠推测确实不够严谨。能不能借用一下实验室的电脑?我想看看青铜树的平面图。”
“当然可以。”杨守中转向江雨涵:
“把上个月做的三维扫描调出来。”
江雨涵快步走到工作台前,熟练地操作着电脑,很快,青铜树的平面投影图出现在屏幕上,每一根枝杈的位置都清晰可见。
王烛走到电脑前,目光在屏幕上扫视了几秒:
“能借用一下绘图工具吗?”
“给。”江雨涵把操作权限让出来。
王烛坐下来,手指在触控板上轻轻移动,他没有立即在图上标注什么,而是先把图像放大了几倍,仔细查看每个枝杈的连接点。
江雨涵疑惑地看着这一幕。
王烛的操作方式有些特别,没有按照常规的考古测绘方式去描画文物的结构,而是在某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点之间,画出了一些简单的线条。
这些线条渐渐连接成形,呈现出某种几何图案。
杨守中盯着屏幕,眉头越皱越紧,他还没见过这样的分析方法。
“这是……”江雨涵歪着头,试图理解屏幕上那些奇怪的图案。
王烛没有解释,继续专注地画着,他的动作很轻,却异常准确,每一笔都落在特定的位置上,像是早就计算好了一般。
渐渐地,一个完整的几何图形在屏幕上成型。
那些原本杂乱的枝杈连接点,竟然完美地吻合了这个图形的各个顶点。
“等等,”杨守中突然伸手指着屏幕:
“这个形状,我好像在哪里见过。”
王烛停下手中的动作:
“物理学界最近很流行的一个概念,叫‘能量场映射图’。”
他说这话时语气平淡,就像在说今天的天气一样自然。
但这个概念却让杨守中猛地站直了身子:
“怎么会……”
“您看,”王烛用光标指着图上的某个点:
“如果把这些枝杈看作能量传导的通道,它们的排列方式,和现代物理学中的某些能量场分布规律,几乎完全吻合。”
江雨涵不自觉地捏紧了手中的笔记本,她不太懂物理,但也明白这个发现意味着什么。
杨守中深吸一口气,缓缓在椅子上坐下。
他以为王烛只是在凭空想象,现在看来,这个年轻人是真的发现了什么。
“你是怎么注意到这一点的?”杨守中问道。
王烛关掉绘图工具,转过身来:
“其实是个巧合。前几天在看物理学杂志,刚好看到一篇关于能量场结构的文章,里面的示意图让我想起了这棵青铜树的形态。”
杨守中靠在椅背上,目光在王烛身上停留了片刻:
“除了这些几何结构,你还发现了什么?”
王烛将屏幕上的图形又调整了一下,才开口道:
“这棵青铜树,可能需要某种特殊的能量来激活。”
“激活?”杨守中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:
“什么意思?”
“具体是什么能量,我现在还不能确定。”王烛的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击:
“所以,想请杨教授帮个忙。”
“什么忙?”
“能不能借用青铜树做个能量测试?”
实验室里再次安静下来。
江雨涵的笔尖停在纸面上,墨水晕开一片小小的黑点。
杨守中没有立即回答,只是站起身在实验室里缓缓踱步,他是青铜树修复工作的首席专家,确实有权限申请使用文物进行研究。
但这件事并不简单。
青铜树太珍贵了。
七千年前的文物,全世界仅此一件,任何细微的损伤都无法修复。
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了差错……
杨守中不敢往下想。
但王烛的推测又让他心动。
如果不进行实际测试,这些发现永远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,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,杨守中太明白验证的重要性。
江雨涵看看王烛,又看看自己的导师,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“你有多大把握?”杨守中终于停下脚步,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。
王烛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一问:
“六成。”
“只有六成?”杨守中眉头微皱。
“能量测试本身没有风险,”王烛解释道:
“但具体能不能激活青铜树,还要看它的保存状况。毕竟埋藏了这么多年,内部结构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。”
这个回答很专业,也很谨慎。
任何涉及文物的实验,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,就连最基础的清洗保护,也常常会遇到意外情况。
杨守中沉思了一会儿,又问道:
“测试具体怎么做?需要什么设备?”
“很简单,”王烛说着,打开一个新的文档:
“主要是用能量检测仪进行表面扫描,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接触性伤害。如果发现异常的能量反应,再考虑下一步。”
他快速在键盘上敲打,列出了详细的测试流程和所需设备清单,每一步都写得很清楚,考虑也很周全,完全符合文物保护的规范要求。
杨守中凑近屏幕,仔细阅读着这份计划书,很专业。
“这事……”杨守中直起身:
“我得跟馆长商量一下。”
“我理解。”王烛点点头。
“把你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,”杨守中说道:
“特别是那些几何图形的分析,越详细越好。我需要这些资料去说服馆长。”
“好。”王烛应着,手指再次落在键盘上。
江雨涵在一旁看着王烛飞快地整理资料,心想这个家伙还是那么厉害,不仅对古文物有独到见解,连实验方案都能写得这么专业。
“大概还需要多长时间?”杨守中问道。
“很快,”王烛说着,已经把文档整理得差不多了:
“主要是一些数据分析和实验流程,都是现成的。”
“好,”杨守中看了看表:
“我明天就去找馆长,明晚之前给你答复。”
王烛把整理好的文档发送到杨守中的邮箱,然后站起身:
“那就麻烦杨教授了。”
“你先回去吧,”杨守中说道:
“我今晚好好看看这些资料,明天才好跟馆长详细说明。”
王烛点点头,准备离开。
“小烛,”杨守中突然叫住他:
“如果真能测出什么……我是说,如果你的猜测是对的......”
“那将会改写我们对远古文明的认知。”王烛接过话,语气依然平淡:
“不过在那之前,还是先做好眼前的测试吧。”
杨守中笑了:
“行,你先回去。明天我给你电话。”
目送王烛离开实验室,杨守中重新坐回电脑前,开始仔细阅读那份文档。